90多年以前
国人对商代的认识
还仅仅停留在《史记·殷本纪》
短短两千多字的记载
而近百年后
随着以殷墟发掘为标志的商代考古开展
将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
最为辉煌的殷商文明时代
呈现在世人眼前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之一的李伯谦曾评价
“就考古学而言,
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殷墟诸多考古发现中
甲骨文是重中之重
甲骨文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
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
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是汉字的源头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记录植物的甲骨文“禾”(左)、甲骨文“稻”(右)
部分甲骨文与汉字(简化字)对照表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南地的甲骨片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总书记殷墟考察点赞汉文字实际上是对以殷墟甲骨文等考古研究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寄予殷切期盼“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点击图片进入《编钟敲醒起源地,湖北有话说!》
查看中华文明探源的湖北贡献
甲骨文的发掘考证
正是汉字发展的回溯史
殷墟甲骨文证明了商朝的存在
良渚古城实证了中国五千年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恰是对滋养中华民族
从古至今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
寻根溯源
要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
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
基本图景、内在机制
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要加强对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
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自觉肩负推动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的
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殷墟甲骨文连连看,,,快来用小游戏打开甲骨文吧!
小程序